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正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应天府溧阳人俗姓吕号幻有
二十二岁出家,从荆溪沙门乐庵剃发。
万历中京师,受两宫供奉,凡留二十二年
后复栖息五台山静修十三年。
常州唐鹤征请还故里,住宜兴龙池,说法为临济正传,宗风大振。
禅师
名正传
字幻有
应天溧阳吕氏子也。
根器宏远。
慧语惊人。
年二十二。
荆溪沙门乐庵度之。
即示师心法。
师辄感奋。
闻灯花𤒺。
有省。
乐庵殁。
师计阅晚近禅门。
方死绳墨。
乃北抵神京。
笑岩宝禅师
倾心具述所以。
阴异之。
忽趯出只履。
变色厉声曰。
向者里速道一句。
师愕然无对。
宝公便起。
师俛首而退。
中夜徬徨。
公晨出。
见师犹立檐下。
颜如稿木。
蓦唤师。
师回顾公。
公翘足作修罗障日月势。
师豁然。
深达堂奥矣。
久之辞去。
公以一笠与师曰。
覆之。
勿露圭角。
师径往五台
栖息秘魔岩。
一十三载。
太常唐公鹤徵
问道台山
见师如夙契。
且约师还南。
师以乐庵未塔听之。
荆溪
徵以龙池延师。
龙池
一源禅师道场也。
嘉隆以来。
先德物故。
东南法社。
例如灰冷。
师至。
怆然念百丈大智之风。
有徒数辈。
一如万指临之。
于是。
志士咸集。
槌拂下。
多颖脱而去。
仅六载谢事。
复游燕都
居普炤寺。
时缙绅辈。
留神空宗。
日夕从师质證。
师尝举扇。
示诸大夫曰。
当时孔子
还知有者个么。
皆曰。
不知。
师置扇曰。
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
尔众跃然称谢。
其揭示多类此。
以故。
笑岩道化。
复振于燕赵。
虽南北异势。
而冲寒冒暑之士。
不绝足下。
围绕皆大器也。
师据坐顾众曰。
是大尽。
是小尽。
有对曰。
大尽。
有曰。
小尽。
小师从傍进曰。
敢保不在历本上论量。
师哂而休去。
其徵勘。
又多类此。
法师月川者与师同参宝公
左袒清凉。
以非肇公物不迁论。
当世莫能抗其说。
师乃反覆剖析累万言。
卒燬板以谢。
其整顿纲宗。
又能类此。
京中有为妖书诋上者。
诏捕弗获。
当事人藉口桑门。
紫柏可公逮系矣。
一时名德。
引去驰师。
师笑曰。
学道期了生死。
生死了顾反畏祸耶。
高卧如故。
事寝。
乃赴唐公再住龙池之命。
其处境安详。
又多类此。
师前后京都二十馀年。
当是时。
两宫奉我田服之徒。
方藉以有为。
师独无所事。
生平如饥如渴。
一以宗旨为己任。
故终师之世。
升堂入室无虚日。
每以门前冷落车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话。
问士大夫。
般若无知。
靡所不知。
问。
学者鲜有契其机者。
师曰。
今时人多有说得。
尽是者恰像个脍子手何也。
任他佛头来。
魔头来狮子头来。
象头来。
牛头马头人头狗头羊头鹅鸭头。
到汝案上。
一一尽汝破除。
打发一边去。
只恐把个死猫头来。
便茫然罔措。
于此打发得开去。
才是好脍子手。
有僧进曰。
请将死猫头来。
师笑曰。
果然不识。
师处躬应物。
严慈等之。
故开遮如如。
为不可测。
卒以大机得人。
而大振滹沱之宗。
示寂之年。
六十有六矣。
先一日。
有僧自台山来。
师欣然与剧谈山中宿昔。
抵暮索浴。
浴出而示微疾。
惊疑环拥之。
师举所著帽者三。
弗敢对。
师乃拍膝宴然矣。
明神宗万历甲寅年二月十二日子夜也。
塔建本山之左。
赞曰。
语云重雷发响。
百里飞声。
无事之者。
愕然而惊。
空闻其响。
不见其形。
吾滹沱一宗。
自元明叔季盖冰霜之际矣。
笑岩父子公孙。
震匝地法雷。
于严冷之首。
下开万汇之蒙。
上正千秋之统。
猗欤休哉。
至有觅形镜里。
寻声谷中。
亦独何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圆脩唐 735 — 833年9月22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闽之潘氏子。
蚤年祝发。
即纳戒于嵩阳会善寺研穷经论。
俄礼大智海禅师百丈山
遂明心要。
居无何。
浮杯抵吴越
秦望山
有盘屈可坐者。
因跏趺其上。
风雨霜露无所避。
虽鹊巢其旁相安也。
如是阅四十寒暑。
世谓鸟窠和尚云。
郡太守至。
闻其名。
计不可以屈致。
必躬造其下见之。
元和初裴公常棣尤加敬爱。
始治庵其地。
请为众说法。
且造招贤伽蓝。
以待燕息。
太和七年。
癸丑岁九月二十二日。
凝然归寂
寿九十九。
腊八十。
葬之石甑山下。
岳沙门惟贞铭其塔。
释圆脩
姓潘氏
福州闽人也。
生而岐嶷长而俊迈。
忽思拔俗寻事名师。
剔发变衣。
年满于嵩阳会善寺纳戒。
既而仪表容与日新厥德。
研穷经论。
俄约观方。
百丈山海禅师根教相符遂明心要。
持杯振锡而抵于杭。
秦望山峻极之势有长松枝繁结盖。
遂栖止于巅。
时感鹊复巢于横枝。
物我都忘。
羽族驯狎。
由兹不下近四十秋。
每一太守到任。
则就瞻仰。
号鸟窠禅师焉
元和初邦伯裴常棣酷重其道。
请下结庵者至于三四。
或为参请者说法。
裴侯命八属宰官同力造伽蓝。
移废额曰招贤。
以居之。
太和七年癸丑岁九月二十二日端坐怡然归寂
享年九十九。
腊八十。
杭之累政良守无不倾重。
税驾树阴请谈玄极。
不觉更仆移辰矣。
今塔在石甑山下。
南岳僧唯贞为塔铭焉。
近有盗发其塔。
且多怪异。
止收得铭志而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道标中唐 740 — 8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0—823 【介绍】: 唐僧。
富阳人俗姓秦
工诗。
初出家于灵隐山,为海和尚弟子。
肃宗至德二年,试经得度,居天竺寺
代宗永泰初,从□法师学律。
尝为寺经营十二年,置田亩,岁收万斛。
德宗贞元中,退居西岭人称西岭和尚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富春秦氏。
七岁。
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
见而抚其顶曰。
此儿目如青莲。
苟能舍家。
以从吾游。
必有善称。
其父以为然。
至德二年
诏天下白衣。
通佛经七百纸者。
听为比丘
以其选得度。
仍隶住天竺寺
永泰初
依顗律师
受具于灵光寺
时已推其善于护持。
贞元中
别治室西岭下。
谓之草堂。
而吟啸之乐。
非世间名利之迹所可到。
人号西岭和尚
辞章高媲古作者。
吴兴如昼。
会稽灵彻
相酬唱时。
语见昼传。
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云。
重名之下。
果有斯文。
景陵陆羽云。
夫日月云霞为天标。
山川草木为地
圣贤豪杰为人
推能归美为德
居闲趣寂为道标
呜呼品藻之极至。
引天地人。
以匹拟之。
则其诚敬诚慕之心何如。
故一时名公钜卿。
林下英彦。
莫不绸缪投分。
慷慨论交。
长庆三年六月七日
示灭于所居。
是冬十月二日
葬之山中。
寿八十四。
腊五十八。
开成五年郑素卿
立碑颂德焉。
师名道标
富阳秦氏。
七岁。
神气清茂。
沙门过而识之。
劝令出家。
至德二年
诏通佛经七百纸者命为比丘
师首中其选。
得度。
居南天竺寺。
护戒甚严。
永泰中
住持奏赐寺额。
居十二年。
其徒多归之。
常于灵鹫峰之南西岭下葺茅为堂。
号西岭草堂
怡然养浩。
不干人事。
尤工诗章。
搜鍊精巧。
吴兴皎然会稽灵彻鼎立齐声。
时人有洞冰雪摩云霄之誉。
西岭和尚
一时名公如李益白居易陆羽之流皆敬之。
长庆三年示寂。
葬于山中。
赞曰。
出尘异相  挺见垂髫  业真空法  怡然养高 适意吟咏  配雅与骚  名标当世  可摩云霄
释道标
富阳人也。
俗姓秦氏
其远祖与羸同姓。
世为汧陇大族。
及晋东渡衣冠随之。
后为杭人也。
其高曾至王父。
皆沿以儒素不甘为吏。
故州里尊奉之。
生则孤明。
长而深趣。
老而坚固。
盖良善之因有自来矣。
年七岁时神清气茂不杂凡童。
倏有大沙门手摩其顶曰。
孺子目秀如青莲。
得非我释氏之威凤乎。
苟能舍家必有善称。
不然乘云霓薄天汉。
吾不可得而知也。
父允其请。
遂为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弟子。
妙高之上唯日月是丽。
娑竭之宫固云雷斯蓄。
至德二年诏白衣通佛经七百纸者。
命为比丘
首中其选。
即日得度。
蒙配天竺寺焉。
永泰初受具品于灵光寺律师
登以护戒严谨为时所推毗奈多罗之言罔不该贯。
凡度人戒计六坛为众紏绳。
经一十二载。
置田亩岁收万斛。
置无尽财与众共之。
贞元中以寺务克丰。
我宜宴息。
乃择高爽得西岭之下。
葺茅为堂。
不干人事。
养浩气焉。
经行之外尤练诗章。
辞体古健比之潘刘。
当时吴兴有昼。
会稽灵澈
相与詶唱递作笙簧。
故人谚云。
霅之昼能清秀。
越之洞冰雪。
杭之摩云霄。
每飞章寓韵。
夕华时。
彼三上人当四面之敌。
所以辞林乐府常采其声诗。
由是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书云。
重名之下果有斯文。
西还京师有以誇耀。
景陵陆羽云。
夫日月云霞为天标。
山川草木为地
推能归美为德
居闲趣寂为道标
名实两全品藻斯当。
尔后声价轶于公卿间。
故与之深者有相国李公吉甫大司空严公绶。
右仆射韩公皋
礼部侍郎吕公渭
滑毫节制卢公群。
襄阳节制孟公简
同州刺史李公敷。
凤翔尹孙公璹。
浙东廉使贾公全中书舍人白公居易
隋州刺史刘公长卿
户部侍朗丘公丹。
外郎裴枢。
秘阁严维
小谏朱放越。
廉问薛戎夕。
卢元辅
常州释元浩
润州南容
金华释乾辅。
吴门释光严。
上都释智崇等。
并心交尘外分契林中。
万境在空驱之为射御。
五峰满眼立之为疆场。
文雄而再鼓不衰。
神王而一战自胜者也。
长庆三年示有微疾。
六月七日归灭于所居兰若。
至冬十月三日葬于旧山春秋八十有四。
法腊五十八。
弟子如玢如𧦬行俭省言常俭智猷日超等。
皆得师之法。
仿仰不遑。
空围绕于栴檀恨满盈于石室。
至今杭民谓之西岭和尚矣。
开成五年郑素卿录德行刊碑颂。
立于天竺山之东墟存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通中唐 741 — 813年7月15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庐江何氏。
童年貌重迟。
见佛像僧仪。
必礼敬。
天宝初试经获度千泉之南安
盖侍父宦游所在也。
既进具。
大寂禅师一公于建阳佛迹岩及南康龚公山
密契深领。
有不可知者。
贞元二年
因谒石头禅师迁公。
益进所学。
四年大寂将入灭。
曰。
玉石之山。
资汝道业。
遇可居之。
伏牛自在禅师
观览京洛
至唐别。
见一山葱茜可爱。
问之乡人曰。
此紫玉山也。
陟其巅则有石紫色。
莹然如玉。
乃叹曰。
兹非先师之所记欤。
遂挂锡解囊其间。
参学之徒雾拥。
僧问。
如何出得三界。
答曰。
里许。
得多少时也。
进曰毕竟如何出得。
答曰。
青山不碍白云飞。
于頔相公问。
教中道。
黑风吹其船舫。
飘堕罗刹鬼国。
如何是飘堕罗刹鬼国。
咄曰。
于頔客作汉。
问这般事作么。
变色。
指曰。
飘堕罗刹鬼国也。
一日又问。
如何是佛。
相公
应诺。
曰。
切忌别求。
刺史李公道古寻为伽蓝。
弟子金藏别从百丈海禅师扣请。
元和八年
偶归省。
喜曰。
汝来也。
此山有主矣。
遽拽主丈去。
襄州道俗迎奉之。
是年七月十五日
无疾而逝。
春秋七十三。
释道通
姓何氏
庐江人
其为童也持重寡辞。
见佛形像必对礼叹咏不舍。
因父宦于泉州南安
便求舍丱披缁诵经。
合格敕度之。
天宝初载也。
道一禅师肇化建阳佛迹岩聚徒。
往焉。
一师于临川南康龚公山
亦影随而去。
然誓游方吴越之间。
明山谷靡不登陟。
迨乎回锡江西泐潭山门。
励心僧务不惮勤苦。
贞元二年南岳石头禅师
犹采缕加朱蓝之色也。
四年大寂禅师垂欲归化
昌言曰。
夫玉石润山秀利益汝道业。
遇可居之。
闻此言。
且同隐谶。
殊不详练。
其年秋伏牛山自在禅师同游京洛
回至唐州西。
有山峰孤林密四绝人烟实有尘外之趣。
乃问乡人。
云此山是紫玉山
通方忆大寂之悬记。
我合居是峰也。
乃陟崔嵬见山脊有石方正其色紫玉莹然。
叹曰号紫玉者合其称也。
先师之言非虚记也。
挂锡解囊。
参学之徒雾集。
始则诛茅构舍。
刺史李道古作意为建禅宫焉。
元和八年弟子金藏出参礼百丈海禅师
回见
愀然作色。
汝其来矣。
此山有主也。
曳杖径去襄州
道俗皆迎至七月十五日无疾而终。
春秋八十三。
一云故相国于頔最所归心尚书李翱礼重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太毓中唐 747 — 8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7—826 【介绍】: 唐僧。
金陵人俗姓范
年幼即有出家志,往雍京安国寺受具足戒。
宪宗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所居感化,自此江南多悟禅理者。
敬宗宝历元年宛陵禅定寺二年告归齐云山,寻示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金陵范氏。
年才一纪。
即事牛头山慧忠禅师出家。
往雍京安国寺受具。
戒。
未几谒太寂禅师洪府
而获法印焉。
元和十三年
毗陵义兴芙蓉山。
感动悦随。
户屦盈万。
居士庞蕴
三到其地。
一日行食与居士
居士接食次。
云生心受施。
净名早呵。
去此一机。
居士还甘否。
居士云。
当时善现。
岂不作家。
云。
非关它事。
居士云食到口边。
被它敚却。
便下食。
居士云。
不消一句。
居士又问。
马大师著实为人处。
还分付吾师否。
云某甲尚未见它。
作么知它著实处。
士云只者见知。
也无讨处。
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说。
士云
一向言说。
师又失宗。
若作两向三向。
师还开得口否。
云。
直是开口不得。
可谓实也。
居士抚掌而出。
相国崔公群出镇宣城
以禅定请居之。
宝历元年至禅定。
明年归齐云山。
九月示灭于山院。
享年八十。
僧腊五十八。
十月塔葬院庭。
大和二年
相国韦处厚以事闻上。
谥大宝禅师
塔号楞伽。
越州刺史陆亘撰碑文。
释太毓
姓范氏
金陵人也。
年才一纪志在出家。
乃礼牛头山忠禅师而师事焉。
于是勇猛精进求其玄旨。
法器外朗神㦗内融。
虽明了一乘而具足万行。
往雍京安国寺进受具戒。
袖然出众。
加复威仪整肃妙相殊特。
如大海之不可测。
如虚空之不可量。
巡礼道场摄心净域。
虽智能通达不假因师。
而印可證明必从先觉。
遂谒洪井大寂禅师
睹相而了达法身。
刹那而顿成大道。
于时天下佛法极盛无过洪府
下贤圣比肩得道者
其数颇众。
与天彻禅师大宣教禅师大智禅师
皆昆仲也。
既而南北观方曾无告惮。
俾广闻见闲养圣胎耳。
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
故得名于山焉。
为缘作因有应无著。
故所居感化所至悦随。
道俗相望动盈万数。
自此江南之人悟禅理者多矣。
相国崔公群坐失守出分司
后为华州由三峰出镇宣城
其地虽迩其人则遐。
崔公深乐礼谒。
致命诚请。
以感念而现大悲为心莫不果欲随缘游方。
顺命宝历元年至于宛陵禅定寺
所以随顺而扬教也。
至明年告归齐云山
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
享年八十。
僧腊五十八。
是日也天地如惨草木如摧。
鸟兽悲啼云泉断咽。
缁徒士庶孺慕充穷。
十月栖神于院之庭。
从其宜也。
弟子至孚契真清斡等。
慨吾师示灭而后学徒存。
太和二年
相国韦处厚素尚玄风道心惇笃。
以事奏闻。
天子爰降德音褒以殊礼。
追谥号塔名。
越州刺史陆亘摛翰论撰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翊
福州闽县人字载物
德宗贞元进士
官终户部员外郎知制诰
以文章名于时,又工诗。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陈翊字载物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德宗贞元九年(793)泉州,与欧阳詹等过往唱酬。
十三年进士第
宪宗元和九年(814)江西从事,后官终户部郎中知制诰
事迹散见其《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欧阳詹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东湖亭序》、《新唐书·艺文志四》、《淳熙三山》卷二六、《登科记考》卷一四。
全唐诗》存诗7首,《全唐诗续拾》补收2句。
(一作翊)字载物
闽县人
大历中进士
贞元中户部郎中知制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绍隆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五九
绍隆理宗度宗时闽僧,与石溪、偃溪枯崖圆悟友善。
历住喝石崖、锦溪报慈、延平含清诸寺,迁居光孝,后住鼓山
释绍隆和州含山人也。
年九岁辞亲投佛慧院。
六年得度受具足戒。
精研律部。
五夏而后游方。
首访长芦信和尚得其大略而已。
一日见有僧传圆悟勤禅师语至。
读之叹曰。
想口生液。
虽未得浇肠沃胃。
要且使人庆快。
第恨未聆謦咳耳。
遂至宝峰依湛堂
次见黄龙死心。
然后参圆悟
一日入室。
圆悟问曰。
见见之时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忽举拳曰。
还见么。
曰见。
曰。
头上安头。
闻脱然契證。
曰。
见个甚么。
对曰。
竹密不妨流水过。
首肯之俾掌藏钥。
有僧问于圆悟曰。
藏主其柔易若此。
乌能为哉。
笑曰。
瞌睡虎耳。
后因圆悟退老回蜀。
乃住邑之城西开圣。
宋建炎结庐于桐峰之下。
郡守李光延居彰教。
次迁虎丘
道大显著。
因追绎白云端立祖堂故事乃曰。
为人之后不能躬行遗训。
义安乎。
遂图像奉安题赞其上。
达磨赞曰。
阖国人难挽。
西携只履归。
只应熊耳月。
千古冷光辉。
百丈赞曰。
迅雷吼破澄潭月。
当下曾经三日聋。
去却膏盲必死疾。
丛林从此有家风。
开山明教大师赞曰。
春至百花触处
幽香旖旎袭人来。
临风无限深深意。
声色堆中绝点埃。
盖白云以。
百丈海禅师创建禅规之功宜配享达磨。
可谓知本矣。
能遵行而为赞。
又且发明其道。
亦为知礼者欤。
绍兴丙辰示微恙加趺而逝。
塔全身于寺之西南隅。
系曰。
北宋三佛并唱演公之道。
佛果得其髓也。
而入佛果之室坐无畏床师子吼者又不下十馀人。
独后法嗣之绳绳直至我  明嘉犹有臭气。
触人巴鼻者妙喜与瞌睡虎之裔耳。
他则三四传便乃寂然无声。
然此二老可谓源远流长者也。
时称二甘露门
不亦宜乎。
绍隆
和州含山人
九岁谢父母去家。
依县之佛慧院。
又六岁削发受具。
又五岁而束包曳杖。
飘然有四方之志。
首谒长芦炤禅师
参叩之间。
景响有得。
因阅圆悟语录。
抚卷叹曰。
想酢生液。
虽未能浇腹沃胃。
要且使人庆快。
第恨未亲聆謦欬耳。
至宝峰谒湛堂
叩死心于黄龙。
死心机锋横出。
诸方吞𦦨。
非上上根。
莫能当。
而于师独器重称赏。
众皆侧目。
将趋夹山圆悟
道龙牙。
遇泐潭乾公之法子密公
相与甚厚。
每研推古今。
至投合处。
抵掌轩渠。
或若佯狂。
议者。
谓今之沩仰寒拾也。
及见圆悟
圆悟移道林。
师从焉。
一日入室。
圆悟引教云。
见见之时。
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举拳曰。
还见么。
曰。
见。
圆悟曰。
头上安头。
师于此有省。
圆悟叱曰。
见个甚么。
曰。
竹密不妨流水过。
圆悟肯之。
自是与圆悟
形影上下。
又二十年。
斧搜凿索。
尽得其秘。
或。
疑师道貌甚愞。
圆悟曰。
藏主
柔易若此。
何能为哉。
圆悟曰。
瞌睡虎耳。
后归邑住城西开圣。
建炎之扰盗。
起淮上。
乃南渡结庐铜峰之下。
适彰教虚席。
郡守李尚书光
延师居之。
四年而迁虎丘
圆悟以乱离归蜀。
曩之辐凑川奔。
一时后进。
望山而趋。
师每登座。
从实吐露。
一味平等。
随根所应。
皆惬其欲。
圆悟之道。
复大振于东南。
居三年感微疾。
白众曰当以第一座宗达承院事。
大书伽陀曰。
无法可说。
是名说法。
所以佛法无有剩语。
珍重。
掷笔坐逝。
绍兴六年丙辰五月也。
住世六十。
坐四十五
塔全身于山之阳。
曹洞氏之老秀公虎丘
明年始以官命。
西庵墟之徙其栋瓦椽梠。
完寺坏屋。
于是虎丘隆禅师之塔。
破而复新。
藩级崇宏。
奥阈冥深。
户容庭貌。
炜焕赫奕。
观瞻耸悦。
如教复振。
论者多秀公之义。
颂声不期而作焉。
惟禅师之道。
临济氏。
为正胤的受。
当教统之季。
群宗遗支。
微绝不嗣。
禅师众胄。
曼衍天下。
百年之间。
以道德表兹山居。
禅师之居者。
父子弟昆。
后先之踵相接也。
然皆熟视其祖。
凛然欲压。
于颓檐仆壁之下。
莫肯引手持一瓦一木。
救其风雨寒暑。
秀公异氏也。
独知尊教基。
饬祠宇。
致孝乎非己之祖。
岂惟善善之公。
足以灭党私。
而矫薄俗。
彼为人后。
而遗其先者。
视公之为宜何如也。
明河曰。
师见圆悟
后以二亲垂白。
褒禅山
侍养者数年。
虎丘
追忆白云端立祖堂故事。
乃曰。
为人之后。
不能躬行遗训。
义安乎。
遂图像奉安之。
此二事。
一载山志。
一出传灯。
见师本之厚。
因读天隐修塔文。
深感于中。
何后嗣之不然也。
故附其文于传末。
示戒将来。
且知秀公有作用人。
恨无从考始末。
可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陈诩名或作翊
福州闽县人字载物
德宗贞元进士
官终户部员外郎知制诰
以文章名于时,又工诗。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陈诩,生卒年不详。
一作陈翊字载物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德宗贞元九年(793)泉州,与欧阳詹等过往唱酬。
十三年进士第
宪宗元和九年(814)江西从事,后官终户部郎中知制诰
事迹散见其《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欧阳詹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东湖亭序》、《新唐书·艺文志四》、《淳熙三山》卷二六、《登科记考》卷一四。
全唐诗》存诗7首,《全唐诗续拾》补收2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神赞中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今属福建)人。
中唐时禅僧
初于本州大中寺出家,后至洪州,嗣百丈怀海
归住福州古灵寺,世称古灵和尚
聚徒10余年而卒。
祖堂集》卷一六、《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
后书录诗偈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性空中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中唐时禅僧
百丈怀海
后住潭州石霜山。
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释惠南北宋 1002 — 1069年3月17日
禅师章氏。
讳惠南
其先信州玉山人也。
童龆深沉。
有大人相。
不茹荤。
不嬉戏。
年十一弃家。
师事怀玉定水院智銮。
尝随銮出。
道上见祠庙。
辄杖击火毁之而去。
十九落发。
受具足戒。
远游至庐山归宗。
老宿自宝集众坐。
而公却倚实。
时时眴之。
公自是坐必跏跗。
行必直视。
至栖贤依諟禅师
諟莅众进止有律度。
公规摸之三年
辞渡淮。
依三角澄禅师
有时名。
一见器许之。
移居泐潭。
公又与俱。
使分座接纳矣。
文悦见之。
每归卧叹曰。
有道之器也。
惜未受本色钳锤耳。
会同游西山
夜语及云门法道。
曰。
澄公虽云门之后。
然法道异耳。
公问所以异。
曰。
云门如九转丹砂。
点铁作金。
澄公药汞银。
徒可玩。
入锻即㳅去。
公怒以枕投之。
明日谢过。
又曰。
云门气宇如王。
甘死语下乎。
澄公有法。
人死语也。
死语其能活人哉。
即背去。
公挽之曰。
即如是。
谁可汝意者。
曰。
石霜楚圆手段。
出诸方。
子欲见之。
不宜后也。
公默计之曰。
此行脚大事也。
师翠嵓。
而使我见石霜
见之有得。
何有哉。
即日辨装。
中涂闻慈明不事事。
慢侮少丛林。
乃悔欲无行。
萍乡累日。
结伴自收县登衡岳
寓止福严。
老宿号贤叉手者。
大阳明安之嗣。
命公掌书记
泐潭法侣。
闻公不入石霜
遣使来讯。
俄贤卒。
郡以慈明领福严。
公心喜之。
且欲观其人。
以验悦之言。
慈明既至。
公望见之。
心容俱肃。
闻其论。
多贬剥诸方。
而件件数。
以为邪解者。
皆泐潭密付旨决。
气索而归。
平日之语。
翻然改曰。
大丈夫。
心膂之间。
其可自为疑碍乎。
趋诣慈明之室曰。
惠南以闇短。
望道未见。
比闻夜参。
如迷行得指南之车。
然唯大慈。
更施法施。
使尽馀疑。
慈明笑曰。
书记已领徒游方。
名闻丛林。
借有疑。
不以衰陋鄙弃。
坐而商略。
顾不可哉。
侍者进榻。
且使坐。
公固辞。
哀恳愈切。
慈明曰。
书记学云门禅。
必善其旨。
如曰放洞山三顿棒。
洞山于时应打。
不应打。
公曰。
应打。
慈明色庄而言。
闻三顿棒声。
便是吃棒。
则汝自旦及暮。
闻鸦鸣鹊噪。
钟鱼鼓板之声。
亦应吃棒。
吃棒何时当已哉。
公瞠而却。
慈明云。
吾始疑不堪汝师。
今可矣。
即使拜。
公拜起。
慈明理前语曰。
脱如汝会云门意旨。
赵州尝言。
台山婆子。
被我勘破。
试指其可勘处。
公面热汗下。
不知答。
趋出。
明日诣之。
又遭诟骂。
公惭见左右即曰。
政以未解。
求决耳。
骂岂慈悲法施之式。
慈明笑曰。
是骂耶。
公于是默悟其旨。
失声曰。
泐潭果是死语。
献偈曰。
杰出丛林是赵州
老婆勘破没来由。
而今四海清如镜。
行人莫以路为雠。
慈明以手点没字顾公。
公即易之。
而心服其妙密。
留月馀辞去。
时季三十五。
游方广后洞。
泉大道
同夏
凡圣不测。
而机辩逸群。
拊公背曰。
汝脱类汾州
厚自爱。
明年荆州
乃与会于金銮。
相视一笑曰。
我不得友兄及谷泉
安识慈明
是秋北还。
独入泐潭。
澄公旧好尽矣。
自云居游同安
老宿号神立者。
察公倦行役。
谓曰。
吾住山久。
无补宗教
敢以院事累子。
郡将雅知公名。
从立之请。
不得已受之。
泐潭遣僧来。
审提唱之语。
有曰。
智海无性。
因觉妄以成凡。
觉妄元虚。
即凡心而见佛。
便尔休去。
同安无折合。
随汝颠倒所欲。
斗七北斗八。
僧归举似
为不怿。
俄闻嗣石霜
泐潭法侣多弃去。
归宗
火一夕而烬。
坐抵狱。
为吏者。
百端求其隙。
公怡然引咎。
不以累人。
唯不食而已。
久而后释。
吏之横逆。
公没齿未尝言。
黄檗结庵于溪上。
名曰积翠。
既而退居曰。
吾将老焉。
方是时江湖闽粤之人。
闻其风而有在于是者。
相与交武。
竭蹶于道。
唯恐其后。
虽优游厌饫。
固以为有馀者。
至则怃然自失。
就弟子之列。
南州高士潘兴嗣延之
尝问其故。
公曰。
父严则子孝。
今来之训。
后日之范也。
譬诸地尔。
隆者下之。
洼者平之。
彼将登于千仞之上。
吾亦与之俱。
困而极于九困之下。
吾亦与之俱。
伎之穷。
则妄尽而自释也。
又曰。
姁之妪之。
春夏之所以生育也。
霜之雪之。
秋冬之所以成熟也。
吾欲无言。
得乎。
以佛手驴脚生缘三语。
问学者。
莫能契其旨。
天下丛林。
目为三关。
脱有詶者。
公无可否。
敛目危坐。
人莫涯其意。
延之又问其故。
公曰。
已过关者。
掉臂径去。
安知有关吏。
从吏问可否。
此未透关者也。
住黄龙法席之盛。
追媲泐潭。
马祖
百丈大智
熙宁二年三月十七日
馔四祖惠日两专使。
会罢越。
跏趺寝室前。
大众环拥。
良久而化。
前一日说偈。
七日阇维。
得五色舍利。
塔于山之前嶂。
阅世六十有八。
坐五十(或云。
阅世六十有六。
坐三十有七)。
大观四年春
敕谥普觉
赞曰。
山谷论临济宗旨曰。
如汉高之收韩信
附耳语而封王
即卧内而夺印。
伪游云梦。
而缚以力士
绐贺陈狶。
而斩之钟室。
汉高无杀人剑。
韩信心亦不死。
宗师接人。
病多如此。
临济宗旨。
止要直下分明。
钳锤付在嫡子亲孙。
予观黄龙。
以三关语。
锻尽圣凡。
盖所谓嫡子亲孙。
本色钳锤者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灵祐唐 771 — 8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1—853 【介绍】: 唐僧。
福州长溪人俗姓赵
依本郡法恒律师出家,受具足戒,学大小乘经律。
年二十三往江西参拜怀海,为上首弟子。
宪宗元和末,至潭州沩山,独栖七年
后建同庆寺,受相国裴休尊崇,世称“沩山灵祐”。
卒谥大圆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1—853 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
冠年出家。
后至江西,嗣百丈怀海而得禅机。
宪宗元和末,卜居潭州沩山,建寺传学,历40余年,受学者甚众。
世称沩山和尚
卒谥大圆禅师
其禅法后由仰山慧寂承传,开沩仰一宗,为唐季禅门五宗之一。
全唐文》卷八二〇收郑愚撰碑铭。
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灵祐俗姓赵氏
福州长溪人
从本郡法恒禅师出家。
天台寒山子
国清寺遇拾得。
元和末长沙
大沩山同庆寺
大中七年卒。
年八十三。
谥大圆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赵
福州长溪人
童稚时嬉戏庭中。
俄有云气盘礴。
天乐清亮。
神圣仙真之状。
出没空际。
顷焉一叟貌类罽宾
挹其父而谓曰。
汝子来处高胜。
必当重光佛运。
此群灵所以标异也。
且弹指作声数四而去。
执役于法恒律师
弱冠薙落。
越三年具戒。
学毗尼于钱唐沙门义宾
天台国清寺
寒山拾得。
为说偈曰。
千山万水。
遇潭即止。
获无价宝。
赈恤穷子。
遂谒江西百丈大智禅师
一日侍立次。
百丈云。
汝拨炉中。
有火否。
拨云无。
丈躬起深拨得小火。
举以示之云。
者个聻。
有省。
礼谢呈所解。
丈云此是暂时岐路耳。
经云欲见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时节既至。
方知己物不从他得。
故祖师云。
悟了同未悟。
无心得无法。
但除虚妄凡圣等心而已。
若是心法。
元自备是。
汝今既尔。
善自护持。
司马头陀
湖南来。
百丈谓之曰。
老僧可沩山否。
答云沩山奇绝。
聚千五百众。
和尚是骨人。
彼是肉山。
然非和尚住也。
丈云吾众中。
莫有人住得否。
答云待历观之。
丈乃令侍者首座
典座来。
头陀首座不许。
典座云。
此正是沩山主也。
首座有愠色。
丈即指净瓶。
问云。
不得唤作净瓶。
你二人唤作什么。
首座云。
不得唤作木𣔻。
典座踢倒净瓶。
丈笑曰。
首座输却山子也。
首座即华林。
典座也。
丈遂遣沩山
既营梵宇。
连帅李景让
奏寺额号同庆
相国裴公休
亦尝咨询玄奥。
由是天下学者辐辏焉。
示众云。
夫道人之心。
质直无伪。
无背无面。
无诈妄心行。
一切时中。
视听寻常。
更无委曲。
但情不附物即得。
从上诸圣。
只是说浊边过患。
若无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
便唤作无事道人
有何不可。
时有僧问。
顿悟之人更有脩否。
答云。
若真悟得本。
脩与不脩。
是两头语。
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个入处。
犹有无始以来习气。
未能顿净。
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
即是脩也。
不道别有法。
教渠脩行。
从闻入理。
闻理深妙。
心自圆明。
不居惑地。
纵有百千妙义。
抑扬皆当。
此乃得座披衣。
自作活计时也。
以要言之。
则实际理地。
不受一尘。
万行门中。
不舍一法。
若也单刀趣入。
凡圣情尽。
体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仰山
从何处归。
仰云田中。
云。
禾好刈也未。
仰云。
好刈也。
云。
作青见。
作黄见。
作不青不黄见。
仰云。
和尚背后是什么。
云子还见么。
仰拈起一穗禾云。
和尚何曾问著者个。
云此是鹅王择乳。
睡次。
仰山问讯。
面向壁。
仰云。
和尚何得如此。
转身云。
我适来得一梦。
试与我原看。
仰山取一盆水。
洗面。
少顷香严来问讯。
云。
我适来得一梦。
寂子原了。
汝更原看。
香严点一碗来。
云。
二子见解。
过于鹙子。
大中癸酉正月九日
盥漱毕。
趺坐而灭。
寿八十三。
腊五十九。
葬于栀子园。
四镇比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求撰碑。
进士李商隐题额。
释灵祐
俗姓赵
祖父俱福州长溪人也。
丱年戏于前庭。
仰见瑞气祥云徘徊盘郁。
又如天乐清奏真身降灵。
衢巷谛观耆艾莫测。
俄有华巅之叟。
状类罽宾之人。
谓家老曰。
此群灵众圣标异此童佛之真子也。
必当重光佛法。
久之弹指数四而去。
以椎髻短褐依本郡法恒律师
执劳每倍于役。
冠年剃发三年具戒。
时有钱塘上士义宾
授其律科。
及入天台寒山子于途中。
乃谓曰。
千山万水遇潭即止。
获无价宝赈恤诸子顺途而念。
危坐以思。
旋造国清寺遇异人拾得。
申系前意信若合符。
遂诣泐潭谒大智师
顿了祖意。
元和末随缘长沙
因过大沩山遂欲栖止。
与郡郭十舍而遥。
夐无人烟比为兽窟。
乃杂猿猱之间。
橡栗充食。
浃旬有山民见之群信共营梵宇。
襄阳连率李景让统摄湘潭
愿预良缘乃奏请门号同庆寺
相国裴公相亲道合。
为遭会昌之澄汰。
又遇相国崔公慎由
崇重加礼。
大中癸酉岁正月九日盥漱毕。
敷座瞑目而归灭焉。
享年八十三。
僧腊五十九。
迁葬于之右栀子园也。
四镇北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
求为碑。
李商隐题额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普岸中唐 770 — 84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蔡氏
汉东人也。
弱龄颖慧。
性脩洁。
荤膻之物未尝入口。
出就师传。
通经义。
秉翰摅辞。
有可观者尝入僧舍。
览佛经。
味玩不能已。
叹曰。
出世之法。
非造次可及。
即辞亲。
百丈山怀海禅师
咨询心要。
久之落发登戒品。
寻受记莂。
已而出世安六寿山院。
示众云。
神光不昧。
万古徽猷。
入此门来。
莫存知解。
大和中振策东游天台
遍览形胜。
平田之地乃卜筑焉。
有僧到参。
打一柱杖。
其僧近前。
把住柱杖
老僧适来造次。
僧却打一柱杖。
云。
作家作家。
僧礼拜把住云。
阇梨造次。
僧大笑。
云者个师僧。
今日败阙也。
又尝有偈云。
道虚旷。
常一真心。
善恶勿思。
神清物表。
随缘饮啄。
亦复何为。
会昌三年
集弟子垂训而灭。
寿七十四。
弟子全亮唯约等。
释普岸
姓蔡氏
汉东人也。
冲弱之龄。
迥然聪敏。
骨目奇秀。
天生不嗜荤膻。
长有出尘之意。
其父严毅训授经籍渐通其义。
秉翰伸辞宛然华藻。
因入僧舍暂执经卷。
乃叹曰。
佛法玄微非造次可及。
决志辞亲。
怀海禅师百丈山
毳纳之人骈肩累足。
时号大丛林焉。
叩其关。
摄受之。
日随普请施役。
夜独执烛诵经。
曾不惮劳。
遂谐剃染。
及升戒品。
便习禅那壁坐忘疲。
观心恒务。
瞻卜附风而香远。
[虥-儿+巾]猫逢兽而吼高。
学者成围。
请于安陆寿山院坐道场矣。
如是环拱可四百馀众。
执器听瞿沙之说。
投筹待鞠多之度。
大利群机得道者众。
大和年中谓众曰。
吾山水之游未厌。
诸人勿相留滞。
天台赤城
道猷曾止息焉。
华顶石梁
智者昔降魔矣。
将游之也。
襄阳逦迤而来。
沃洲天姥入天台之西门。
得平川谷中峰名大舍
号平田是也
观其山四舍郁翠。
东西山石门
而有三井龙潭
东入石桥圣寺
乃是绿身道猷尊者结茅居此。
未几见虓虎乳子。
瞪目而视
以杖按其头曰。
贫道闻此山是神仙窟宅罗汉隐居。
今欲寄此安禅。
檀越勿相惊挠。
经宿领子而去。
大和七年癸丑十月二十七日营构丈室。
携一童侍给薪水耳。
八年春禅侣辐凑众力义成此院。
号平田焉
开成中宛是大道场。
会昌三年七月告众入灭。
春秋七十四。
度弟子全亮。
俗姓陈氏
悟师之道得凤之毛。
一人唯约。
上元入灭。
肉身不朽。
迁塔于是山。
前此寺置五百罗汉殿。
永嘉全亿长史画半千形像。
每一迎请必于石桥宿夜焚香。
具幢盖螺钹引导入于殿。
香风送至。
幡幢之势前靡而入门即止。
石梁圣寺在石桥之里。
梵呗方作香霭始飘。
先有金色鸟飞翔后林树。
石畔见梵僧。
或行或坐。
或招手之状。
或卧空之形。
眴息之间千变万化。
汉南国王钱氏频年施供养。
祥瑞极繁。
今上太平兴国三年
于滋福殿宣问两浙僧正赞宁石桥长广量度。
一皆实奏。
帝叹嗟久之。
至八年福田寺道者自询誓断腕然鍊乞重造此寺。
乃宣内殿头高品卫绍钦张承贵革故规制。
若化出天宫焉。
师影堂在寺之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绍隆宋 1077 — 11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36 【介绍】: 僧。
和州含山人
十五岁得度受具。
后五年,谒长芦信禅师,得其大略。
又谒圆悟夹山,言下得悟。
初主彰教,寻迁住平江虎丘寺,大振临济之风。
全宋诗
释绍隆一○七七~一一三六),和州含山(今属安徽)人。
九岁出家,十五岁削发,二十岁遇长芦净照禅师
复谒宝峰湛堂准禅师黄龙死心禅师
得法于圆悟克勤禅师
初住和州圣禅院后主彰教寺,迁住平江府虎丘寺
南岳下十五世。
高宗绍兴六年卒,年六十。
事见徐林撰塔铭(《续藏经·虎丘绍隆禅师语录》附),《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二有传。
今录诗三十二首。
禅师和之含山人也。
名绍隆
机投佛果勤禅师
出世开圣。
次迁彰教。
果还□移居虎丘
佛果门贤虽有妙喜辈。
尚庵居。
吴衲子惟趋虎丘
虎丘法筵之盛。
无异佛果之住蒋山也。
师凡见学流。
必以湛堂死心诸宗匠而龟镜之。
盖师初为大僧。
辄知有于长芦信公。
言下因慕。
佛果老人夹山
而道繇宝峰。
见器于湛堂
又过黄龙。
抗机于死心。
夹山
佛果移道林。
师从其行。
佛果问曰。
见见之时。
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竖拳云见么。
对曰见。
曰头上安头。
师脱然契證。
佛果复召曰。
见个甚么。
师曰。
竹密不妨流水过。
佛果深肯之。
于是二十载。
侍从于果
睡虎之名。
饫惊丛社矣。
宣和间
辞归省亲。
因住褒禅山
靖康改元
领开圣。
为建炎之扰。
退隐铜峰。
尚书李公光
起师居彰教。
间有老宿。
闻而笑曰。
瞌睡虎今插翅矣。
绍兴癸丑
平江虎丘
丘为南国衣冠之薮。
怀香请益外。
掀禅床喝。
大众之辈。
腾腾不绝。
僧问。
为国开堂一句作么生道。
师曰。
一愿皇帝万寿。
二愿重臣千秋。
曰秖如生佛未兴时一著。
落在甚么处。
师曰。
吾常于此切。
曰官不容针。
更借一问时如何。
师曰。
据虎头收虎尾。
曰中间事作么生。
师曰。
草绳自缚汉。
曰毗婆尸佛早留心。
直至如今不得妙。
师曰。
几行岩下路。
少见白头人。
问九旬禁足意旨如何。
师曰。
理长即就。
曰秖如六根不具底人。
还禁得也无。
师曰。
穿过鼻孔。
曰学人小出大遇。
师曰。
降将不斩。
曰恁么则和尚放某甲逐便也。
师曰。
停囚长智。
问如何是大道真源。
师曰。
和泥合水。
曰便恁么去时如何。
师曰。
截断草鞋跟。
问古人到者里因甚么不肯住。
师曰。
老僧也恁么。
曰忽然一刀两段时如何。
师曰。
平地神仙。
问如何是截铁之言。
师曰。
满口含霜。
曰何必如此。
师曰。
阇黎又作么生。
曰痛领一问。
师曰。
也须吐却。
诸方以师之机。
类于五祖。
其上堂曰。
凡有展托。
尽落今时。
不展不托。
堕坑落堑。
直饶风吹不入。
水洒不著。
简点将来。
自救不了。
岂不见道。
直似寒潭月影。
静夜钟声。
随扣击以无亏。
触波澜而不散。
犹是生死岸头事。
拈拄杖一划云。
划断古人多年
点头石。
不觉拊掌大笑。
且道。
笑个甚么。
脑后见腮。
莫与往来。
又曰。
目前无法。
万象森然。
意在目前。
突出难辨。
不是目前法。
触处逢渠。
非耳目之所到。
不离见闻觉知。
虽然如是。
也须踏著它向上关棙子始得。
所以道。
罗笼不肯住。
唤不回头
佛祖不安排。
至今无处所。
如是则不劳敛念。
楼阁门开。
寸步不移。
百城俱到。
还委悉么。
路逢死蛇莫打杀。
无底篮子盛将归。
诸方又以师语类于白云。
白云端和尚尝立祖堂。
昭享先泽师追绎其事。
图其像而安奉之。
故有语曰。
天子之庙九。
诸候之庙七。
况金轮世谱。
宁甘草草饮水。
遽昧其源。
义安乎。
于是丛林咸遵行焉。
师前后据室。
严展化仪。
不以狮乳。
暴迸非器。
所以得法于师者。
气宇如王。
丙辰五月
佛果讣始至。
师乃白众曰。
当以第一座宗达
虎丘院事。
复索笔书最后法语。
俨然化去。
寿六十。
坐四十五
塔于本山。
有门人应庵华禅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绍隆,合山人也。
年九岁辞亲,投佛慧院,六年得度,受具足戒,精研律部五夏,而后游方。
首访长芦信,得其大略而已。
一日,见有僧传圆悟勤语录,读之,欢曰:“想酢生液,虽未得浇肠沃胃,要且使人庆快,但恨未聆謦咳耳。
”遂至宝峰,依湛堂
次见黄龙死心,然后参圆悟夹山
一日,入室,圆悟问曰:“见见之时,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悟忽举拳曰:“还见么?
曰:“见。
”悟曰:“头上安头。
闻,脱然契證。
悟曰:“见个什么?
对曰:“竹密不妨流水过。
”悟首肯之,俾掌藏錀。
有僧问于圆悟,曰:“藏主其柔易若此,乌能为哉?
”悟笑曰:“瞌睡虎耳。
”后因圆悟回蜀,乃住邑之城西开圣。
宋建炎间,结庐于桐峰之下,郡守李光延居彰教。
次迁虎邱,道大显著。
尝登座云:“此柱杖一划,划断生法师多年,有人于此著眼,知前阿师住此山者都从一鼻孔出气,庶不负点头石,拊掌一笑也。
”因追绎白云端立祖堂故事,乃曰:“为人之后,不能躬行遗训,于义安乎?
”遂图像奉安,题赞其上。
达摩赞曰:“阖国人难挽,西携只履归。
只应熊耳月,千古冷光辉。
百丈赞曰:“迅雷吼破澄潭月,当下曾经三日聋。
去郤膏肓必死疾,丛林从此有家风。
”开山明教大师赞曰:“春至百花触处,幽香旖旎袭人来。
临风无限深深意,声色堆中绝点埃。
”盖白云以百丈海禅师创建禅规之功,宜配享达摩,可谓知本矣。
既为赞,且发明其道,亦为知礼者欤。
绍兴六年丙辰示微恙,白众曰:“当以首座宗达承院事。
”索笔,大书伽陀曰:“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所以佛法,无有剩语。
”加趺而逝,年六十,四十五,塔于寺之西南隅。
司农少卿徐林铭曰:“于穆初祖,一花东土。
谶至马驹,益昭益著。
派衍而蕃,实惟圆悟
圆悟得师,如马之絷。
大座虎丘,雷动云骛。
临济中兴,杨岐再住。
只履忽西,聿严龛墓。
有神在天,来诃来护。
咨尔后昆,展转流布。
”后一百七十四年,当元至大二年岁在己酉吴兴赵孟頫重书,住山寿永立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寰中唐 780 — 8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0—862 【介绍】: 唐僧。
河东蒲坂人俗姓卢
早举甲科,母丧服阕,往北京童子寺出家。
初隐南岳常乐寺,后居杭州大慈山。
山素缺水,有二虎以爪跑地,泉自涌出,因名“虎跑泉”。
道者众。
懿宗咸通中卒,敕谥性空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卢氏
河东蒲阪人。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五。
偕计甲科。
然未惬所志。
欲再试礼部。
而适丁母忧
因庐墓所。
服阕竟。
出家于北京童子寺
岁未二周。
而诸经通习。
遂造嵩岳
受具戒。
复淹贯律部。
后诣百丈山大智海公
而究见性之指焉。
俄结庵南岳常乐寺之绝顶。
谏议大夫崔公。
尤推重。
为别创方丈。
一日南泉至问。
如何是庵中主。
答云苍天苍天。
泉云苍天且置。
如何是庵中主。
答云会即便会。
莫忉怛。
泉拂袖去。
钱唐止大慈山。
山居浙江上。
地斥卤砂砾。
无所得水。
将去而他。
忽有虎跪地出泉。
甘洌可饮。
识者以为神。
而众亦大集。
上堂云。
山僧不会答话。
只能识病。
有一僧出前立云。
远有病么。
请师识。
便下座。
归方丈。
赵州问。
般若以何为体。
答云。
般若以何为体。
州大笑而出。
中明日见赵州扫地次。
问般若以何为体。
州置帚大笑抚掌。
便归方丈。
有僧辞往江西
云。
我劳汝得否。
僧云劳什么。
云劳汝将取老僧去。
僧云。
更有过于和尚者。
亦不能将去得。
便休。
其僧后举似洞山
山云。
阇梨争合恁么道。
僧云。
和尚作么生。
洞云将得。
洞又问其僧云。
大慈别有什么言句。
僧云。
有时示众云。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说得一尺。
不如行得一寸。
洞云我不恁么道。
僧云作么生道。
洞云。
说取行不得底。
行取说不得底。
会废教因民服。
徙戴氏引墅。
大中初
诏除前禁。
复仪相。
太守刘公加礼敬。
丛社之盛。
不减畴昔。
咸通三年二月十五日
嘱累毕。
怡然坐逝。
寿八十三。
腊五十四。
其冬克塔而窆焉。
师名寰中
姓卢氏
蒲坂人也。
生有异相。
其声如钟。
出家于并州童子寺
受心印于百丈海禅师
结茅于南岳
一日南泉至。
问如何是庵中主。
师云。
苍天苍天。
泉云。
苍天且置。
如何是庵中主。
师云。
会即便会。
莫忉忉。
泉拂袖而出。
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
师云。
般若以何为体。
赵州大笑而出。
师明日见赵州扫地。
师问般若以何为体。
赵州置帚。
附掌大笑。
师便归方丈。
师后住浙江大慈山。
上堂示众云。
山僧不解答语。
只能识病。
又云。
说得一丈。
不如行取一尺。
说得一尺。
不如行取一寸。
时学者甚众。
山素缺水。
师拟飞锡。
夜梦神人告曰。
勿他之。
我移南岳小童子泉就师取用。
诘旦见二虎以爪跑于地。
泉自涌出。
味甘如饴。
僧自南岳至。
乃曰小童子泉涸矣。
故东坡题诗云。
亭亭石塔东峰上。
此老初来百神仰。
虎移泉眼趁行脚。
龙作浪花供抚掌。
至今游人灌濯罢。
卧听空阶环佩响。
故知此老如此泉。
莫作人间去来想。
咸通三年三月十五日无疾而逝。
寿八十三。
腊五十四。
僖宗性空大师定慧之塔。
赞曰。
履践真实  心悟无际  南泉赵州  激扬酬对 居乏寒泉  虎跑以济  惟德斯彰  风清日丽
释寰中
姓卢氏
河东蒲坂人也。
禀灵特异挺质殊伦。
身支𦟛亭顶骨圆峻。
其声若钟响其色犹脂凝。
学通终古辞实丰赡。
年二十五随计甲科。
然未塞其怀。
复思再捷。
无何遭母之忧。
遂庐于墓所。
及服阕径往北京童子寺出家。
二稔未周诸经皆览。
明年往嵩岳登戒肄习律部。
于兹博通忽慕上乘。
决往百丈山深得玄旨。
后隐南岳常乐寺
结茅于山椒谏议大夫崖公深重其操。
因别立方丈。
虞渊景晞一饭永日。
然其乏水羸瓶远求。
俄尔深宵有虎嗥啸庐侧。
诘旦视之。
果滥泉坼地而涌足其汲用。
后之杭浙江之北有山号大慈。
居未久檀信爰臻。
旋成巨院。
方僧侣参礼如云。
武宗废教。
衣短褐。
或请居戴氏别墅焉。
大中壬申岁太守刘公。
首命剃染重盛禅林。
壬午岁二月十五日嘱累声毕而终。
时渐溽暑验其身一无变异。
而顶门燠润。
窆于塔所。
享年八十三。
法腊五十四。
有说常乐寺虎跑泉
中公灭日。
忽焉乾涸。
异哉。
资中之受用耳。
至乾符丁酉岁
敕谥大师号性空
塔名定慧也。
缙云太守段成式为真赞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昙晟中唐 782 — 8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2?—841? 【介绍】: 唐僧。
钟陵建昌人
俗姓王
生有自然胎衣若僧服,遂出家于石门
后住澧阳云岩寺
敕谥无住大师,一作无相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钟陵建昌之王氏。
昉临蓐。
胞衣缁色。
若右袒状。
父母。
已知其不可累。
以世事。
小学之岁。
遂令依石门薙染。
既登具品。
即执侍大智海禅师百丈山
历二十年。
续见药山俨禅师
一日药山问。
汝除在百丈。
更到什么处来。
云到广南来。
山云。
见说广州城东门外。
有一团石。
被州主移。
却是否。
云。
非但州主。
合国人移亦不动。
山又问。
闻汝解弄狮子。
是否。
云是。
山云。
弄得几出。
云六出。
山云。
我亦弄得。
云。
和尚弄得几出。
山云。
弄得一出。
云。
一即六六即一。
后到沩山
沩山问。
长老药山
弄狮子是否。
云是。
沩云。
长弄耶。
还有置时。
云。
要弄即弄。
要置即置。
沩云。
置时狮子在什么处。
云。
置也置也。
僧问从上诸圣。
什么处去。
良久云。
作么作么。
又问。
暂时不在。
如同死人。
如何。
云。
好埋却。
煎茶次。
道吾问。
煎茶与阿谁。
云。
有一人要。
吾曰。
何不教伊自煎。
云。
幸有某甲在。
住云岩后。
一日诸众曰。
有个人家儿子。
问著无有道不得底。
洞山云。
它家屋里有多少典籍。
云。
一字也无
洞云。
争得恁么多知。
云。
日夜不曾眠。
道吾问。
大悲千手眼如何。
云。
如无灯时。
把得枕子。
作么生。
吾云。
我会也我会也。
云。
作么生会。
吾云。
通身是眼。
一日扫地次。
沩山云。
太区区生。
云。
须知有不区区者。
沩云。
恁么即有第二月也。
竖起扫帚云。
是第几月。
沩低头去。
问僧。
什么处来。
僧云。
石上语话来。
云。
石还点头否。
僧无对。
代云。
和尚未问时。
却点头。
洞山乞眼睛。
云。
汝底与阿谁去也。
洞云。
良价无。
云。
有汝向什么处著。
洞无语。
云。
乞眼睛底是眼否。
洞云。
非眼。
咄之。
大和三年。
己酉十月二十七日。
示灭。
谥无相
塔号净胜云。
释昙晟
俗姓王氏
钟陵建昌人也。
始生有自然胎衣。
右袒犹缁服焉。
遂请出家于石门
年满具法。
参见百丈山海禅师
二十年为侍者
同庆喜法必我闻身若中涓心居散位。
续受药山举发全了无疑。
化徒孔勤。
受益者众。
太和三年己酉十月二十七日示灭。
敕谥大师号无相
塔名净胜焉。
系曰。
商那和脩。
华言胎衣也。
以其生带衣而诞以缯肉。
而非幼为绷褓长且称身。
出家成法服。
至入灭阇维方为煨烬焉。
师之有胎衣止不及为婴儿已往之服耳。
此近叔离尼商那尊者也。
思过半矣。
何邪师去圣悬远。
和修佛灭百年。
将胎衣示有行果之徒也。
以胞袒络化其教理之世。
不其难乎。
故曰思过半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希运唐 ? — 8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闽人
幼出家于黄檗山寺,额间隆起,号为肉珠
晚谒江西马祖马祖已示寂,乃往石门百丈师
观察使裴休迎住龙兴寺
宣宗大中间示寂,谥断际禅师
有《语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幼于洪州黄檗山出家。
曾游天台山,终嗣百丈怀海
后仍归黄檗精舍,世称黄檗和尚
裴休对之礼敬有加。
武宗会昌二年(842)裴任江西观察使宣宗大中二年(848)任宣歙观察使时,皆迎其至镇居住。
大中间卒于山,赐谥断际禅师
希运论禅,倡直指单传心要。
其门人义玄开临济宗,影响颇大。
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卷二〇、《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
其语录由裴休编为《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1卷,另有《黄檗断际禅师广陵录》1卷。
全唐诗》录其与宣宗联句诗,置宣宗名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闽人
蚤年即出家高安之黄檗山。
具戒后。
参询遍至。
尝偕一僧。
天台道中
娓娓谈笑。
皆颖脱可念。
目光闪烁。
旁射注前。
遇大溪横沮。
方过雨湍涨。
不可揭厉度。
于是乃卸笠支杖而伫。
其僧趣之。
曰度去好。
久伫奚为。
诡曰。
要度自度。
毋督我。
俄而其僧竟度。
如履平陆
既登彼岸。
招手曰。
度来度来。
遥咄曰。
自了汉。
早知如此。
必斮折汝胫。
其僧隔水礼谢曰。
真大乘法器也。
我不如。
我不如。
竟去不复见。
又尝游京师
午则分卫檀越家。
久候屏著间。
未有所得。
闻一姥谇语其内曰。
太无厌生。
意以为未有所施。
而谓之无厌。
其必有说焉。
已而姥使童子召入置食。
问曰。
师亦曾见百丈山海禅师乎。
当今第一善知识也。
且老妾五障之身。
忝于慧忠国师处有省。
以师巍巍堂堂之相。
宁自弃哉。
自是见百丈。
问曰。
从上宗乘如何指示。
百丈良久。
云。
恁么则后人断绝去也。
丈云。
将谓汝是个人。
遽起入方丈。
有省。
随后入云。
希运特来。
丈云。
若尔则他后不得孤负老僧
丈一日问
什么处去来。
云。
山下拾菌子来。
丈云。
还见大虫么。
便作虎声。
丈拈斧子作斮势。
打丈一掴。
丈吟吟而笑。
即上堂云。
大雄山下有大虫
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汝等诸人好看。
南泉
普请择菜。
泉问。
什么处去来。
云。
择菜去来。
泉云。
将什么择。
举起刀子。
泉云。
大家择菜去。
一日泉谓曰。
老僧偶作得牧牛歌。
长老和。
云。
某甲自有师了。
辞泉。
泉门送。
提起子云
长老身才没量大。
笠子太小生。
云。
虽然如此。
大千世界。
总在里许。
泉云王老师聻。
戴笠子便去。
后居洪之大安寺
众奔辏。
相国裴公休方廉问其地。
迎至州问道。
且作传心法要一编。
接置于座。
略不披阅。
良久云会么。
公云不会。
云。
若便恁会去。
犹较些子。
裴公由是深加尊奉。
凡仕官所在。
必执弟子礼。
邀致阐演。
尝赠之诗曰。
曾传达士心中印。
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
浮杯今日渡章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
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
不知将法付何人。
大中间
终于所住寺。
谥断际
塔号广业。
事具传灯录。
释希运
闽人也。
年及就傅乡校推其慧利。
乃割爱投高安黄檗山寺出家。
迨成长也身量减王商裁一尺所。
额间隆起号为肉珠
然倜傥不羁人莫轻测。
而乃观方入天台
偶逢一僧偕行。
言笑自若。
偷窥之。
其目时闪烁烂然射人
相比而行。
截路巨溪泛泛涌溢。
如是捐笠倚杖而止。
其僧督运渡去。
乃强激发之曰。
师要渡自渡。
言讫其僧褰衣蹑波若履平陆
曾无沾湿。
已到他岸矣。
回顾招手曰渡来。
戟手呵曰。
咄自了汉。
早知必斯汝胫。
其僧叹曰。
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
纵能伤我只取辱焉。
少顷不见。
𢠵恍自失。
及薄游京阙分卫及一家门。
屏树之后闻一姥曰。
太无厌乎。
曰。
主不慁宾何无厌之有。
姥召入施食讫。
姥曰。
五障之身忝尝礼惠忠国师来。
劝师可往寻百丈山禅师
所惜巍巍乎堂堂乎。
真大乘器也。
念受二过记莂攸同。
乃还洪井见海禅师
开了心趣声价弥高。
徇命居黄檗精舍。
升平相裴公休钦重躬谒。
有诗赠焉。
曾传达士心中印。
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
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
万里香华结胜因。
愿欲事师为弟子。
不知将法付何人。
则裴相得法出运之门。
大中中终于所住寺。
敕谥断际禅师
塔名广业。
语录而行于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元琏北宋
禅师元琏者。
闽人也。
得法于首山念禅师
汝州广慧寺。
褊颅广颡。
瞻视凝远。
望见令人意消。
尝谓众曰。
我在先师会中。
见举篦子问省驴汉曰。
唤作篦子即触。
不唤作篦子即背。
作么生。
省近前掣得。
掷地上云。
是什么。
先师云瞎。
省从此悟入。
我道省驴汉。
悟即大杀悟。
要且未尽先师意旨。
遮个说话。
须是到此田地。
方相委悉。
情见未忘者。
岂免疑谤。
又见智门纲宗歌曰。
胡蜂不恋旧时窠。
猛将那肯家中死。
曰祚兄消许多气力作么。
我寻常说禅。
手中扇子。
举起便有风。
不举一点也无。
既称宗师。
却以实法与人。
好将一把火照看。
与么开口。
面皮厚多少。
岩头云。
若以实法与人。
土也消不得。
知么。
究取好。
莫面面相觑。
在此作么。
内翰秘书监知郡
杨亿大年问曰。
承云一切罪业。
皆因财宝所生。
劝人疏于财利。
况南阎众生。
以财为命。
邦国以财聚人。
教中有财法二施。
何得劝人疏财乎。
曰。
幡竿尖上铁笼头。
大年曰。
海坛马子似驴大。
曰。
楚鸡不是丹山凤
大年曰。
佛灭二千年。
比丘少惭愧。
大年尝书寄内翰李公维
叙师承本末。
其词曰。
病夫夙以顽憃。
获受奖顾。
预闻南宗之旨。
久陪上国之游。
动静咨询。
周旋策发。
俾其刳心之有诣。
墙面之无惭者。
诚出席间床下矣。
矧又故安公大师
每垂诱导。
自双林影灭。
只履西归。
中心浩然。
罔知所旨。
仍岁沈痼。
神虑迷恍。
殆及小间再辩方位。
又得云门谅公大士。
见顾蒿蓬。
谅之旨趣。
正与安公同辙。
并自庐山归宗云居而来。
皆是法眼之流裔。
去年假守兹郡。
适会广慧禅伯
实嗣南院
风穴
风穴嗣先南院
南院兴化兴化
临济
临济黄檗
黄檗嗣先百丈海
马祖
马祖让和尚
曹溪之长嫡也。
斋中务简。
退食多暇。
或坐邀而至。
或命驾从之。
请叩无方。
蒙滞俱释。
半岁之后。
旷然弗疑。
如忘忽记。
如睡忽觉。
平昔碍膺之物。
嚗然自落。
积劫未明之事。
廓尔现前。
固亦决择之洞分。
应接之无蹇矣。
重念先德。
率多参寻。
雪峰九度上洞山
三度上投子。
遂嗣德山。
临济得法于大愚
终承黄檗
云岩蒙道吾训诱。
乃为药山之子。
丹霞承马祖印可。
而作石头之裔。
在古多有。
于理无嫌。
病夫今继绍之缘。
实属于广慧
而提激之自。
良出于鳌峰也。
忻幸忻幸。
大年所叙。
详悉如此。
岂欲自著于禅林乎。
予恨其手编传灯录。
首山之嗣。
独载汾阳
而不录广慧机语。
何也。
赞曰。
广慧机缘语句。
虽不多见。
然尝一脔知鼎味。
大率如刀斫水不。
见痕缝。
真可谓作家宗师也。
平生说法。
如云雨。
暮年止得一杨大年
鲁国儒生。
何其少哉。
元琏禅师
泉州陈氏子。
褊颅广颡。
瞻视凝远。
望见令人意消。
首山
山问近离何处。
曰。
汉上。
山竖起拳曰。
汉上还有这个么。
曰这是甚么碗鸣声。
山曰。
瞎。
曰。
恰是拍一拍便出。
他日又见。
于火把子话下大悟云。
某甲。
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后出世汝州广慧院。
华严隆为嗣法上首。
杨龟山大年
亦出师位下。
有寄内翰李公书。
叙师承本末云。
系曰。
首山一把火。
前烧谷隐。
后烧广慧。
二老故得出头光燄。
又有二智嵩
一住三交。
一住铁佛。
首山门下。
皎皎者也。
不及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全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芮
光州人
幼依州之荣光禅寺沙门大智诵习。
而卒获薙染。
受具后。
即游洛阳禅会。
洞彻心法。
然后结茆于淮之都梁山
以聚徒阐化。
既而太守文卿迎于治之长寿寺
以便瞻礼。
文卿问。
将来佛法。
隆替若何。
曰。
真实之物。
振古振今。
未尝败坏。
有为之法。
四相迁流。
因当堙厄。
君侯翘足可见。
此盖预言武宗之毁教也。
顷之终。
年九十三。
门人建塔立碑。
会昌四年。
甲子九月七日乃克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司马头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习堪舆家言,历览洪都诸山。
一日,至奉新百丈禅师,告湖南见一山,乃一千五百善知识所居之地。
百丈问可住否,答以和尚骨相非彼山主。
时华林觉为首座,询之亦不许。
一见典坐灵祐(沩山),谓为山主人。
后果如其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